中新網杭州8月24日電(奚金燕 藍伊旎)近年來,非洲國家城市化進程加快,經濟的快速發展推動了汽車需求的增長。數據顯示,非洲汽車市場有潛力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汽車市場之一。
8月24日,“中國汽車出海非洲專場論壇”在杭州舉辦,論壇匯聚業內專家、企業領袖,共話中國汽車產業出海非洲的機遇與挑戰,探索中非經貿合作新模式,攜手共謀未來發展。
8月24日,“中國汽車出海非洲專場論壇”在杭州舉辦?!≈鬓k方 供圖
中國汽車產業是全球汽車制造和出口的重要力量。2023年,中國汽車總產值達到了11萬億元人民幣,出口量達到491萬輛,首次躍居全球第一。除了在產量上領先,中國汽車制造業也在技術創新、質量控制和成本優勢方面具備強大的競爭力,并在全球范圍內建立了完善的供應鏈體系,具備迅速響應市場需求的能力。
中國汽車出海非洲前景廣闊,面對巨大的市場機會的同時,也面臨著諸多挑戰,如何在新格局背景下構建汽車出口新模式成為當下亟待討論的問題。
活動中,浙江工商大學中非經貿研究院院長趙浩興表示,在傳統生產力下的商貿流通體系呈現出小、散、弱的特點,要加快通過品牌營銷、數字商業、超級供應鏈、一體化商貿等措施打造新質生產力驅動的產業鏈流通體系,提高供給側質量,實現出口消費品升級。
如何構建高質量的中國汽車品牌出海非洲的新體系?
趙浩興表示,新時代汽車品牌出海是個系統工程,并就此提出四點建議:要“企業+平臺+政府”品牌抱團出海,要“自主+創客+代理”培育本土化營銷團隊,要“基地+展貿+營銷”構建高效率供應鏈體系,要“獨立+優選+社群”構建立體化非洲網絡營銷體系。
他強調,在數字經濟背景下,要善用包括網絡營銷、聯盟營銷、并購營銷等形式的數字化營銷體系。要構建獨立的國際化營銷團隊,走出傳統的商業模式,例如,可以在生產基地的基礎上建立營銷推廣,構建本土營銷、渠道合作、跨境電商。
他認為,還要強化企業自身能力,其關鍵在于構建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服務流一體化的供應鏈體系,構建線上線下融合的數字化商貿體系,做好深耕社區的本土化營銷,建立雙向立體互補的園區生態。
此外,非洲許多國家尚存在交通網絡和電力供應仍不完善、外匯儲備不足等問題,不利于汽車銷售和使用。對此,活動中,專家建議,中國企業可以通過參與當地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整體配套服務水平,還可以通過提供優質的售后服務和配件供應增強品牌在非洲市場的競爭力。針對非洲國家外匯儲備不足等問題,中國企業可以與非洲國家開展本地化生產合作,通過合資建廠、技術轉讓等方式,減少外匯需求。同時,中國金融機構可以提供有競爭力的融資方案,幫助非洲國家提升外匯支付能力。
現場,來自塞內加爾共和國的義烏中非商會秘書長吉他介紹了塞內加爾的基本情況。他表示,塞內加爾在文化、政策、營商環境方面都對海外品牌汽車進口比較友好,歡迎中國汽車企業投資合作。
本次論壇由中非橋、汽車出口共創聯盟主辦,圓桌論壇環節還組織了專家、企業圍繞非洲汽車市場現狀與發展趨勢分析、中國汽車品牌出海非洲的成功案例分享、非洲國家的政策環境和市場準入策略、汽車出口的金融支持與風險管理、本地化生產服務和合作模式探討、汽車職業技能人才的培養和培訓等主題進行了經驗和案例分享。(完)
關鍵詞: